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会 > 信息公开 > 正文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5-08 】

昆明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2024年)


为科学谋划昆明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五年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结构,加速内涵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双一流”创建需要,高质量服务学校整体发展格局,以2020年为起始之年,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基金会的宗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积极开展慈善活动,支持昆明理工大学的教育事业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追求卓越,助力学校“双一流”大学创建目标

围绕学校“双一流”大学创建目标,全力做好基金会募集资金平台,支持学校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二)聚焦主业,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核心要务。

(三)文化传承,承载先进文传播使命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要求,围绕高校文化传承任务使命,以传播昆工文化、校友文化为切入点,创新基金会文化建设各类项目,培养昆工校友、昆工学子文化自信,传播中华先进文化,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固本培元,切实强化自身建设

坚持基金会初衷使命,完善基金会各项管理制度,创新基金会项目,培育一支高水平的基金会管理队伍,积极拓展基金会募集渠道,实现基金会“5A”级评估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

基金会积极向社会各界及校友募集资金,以支持昆明理工大学教育事业为主要使命。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昆明理工大学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师资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并发挥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才的综合优势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服务。

(二)公益性

基金会是非盈利的慈善社会组织,必须遵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各项活动的公益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严禁以营利为目的。对于企业、个人等社会捐赠,严格控制项目成本,最大限度地把善款用于受助对象。基金会所有工作人员,要坚持讲奉献,保持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三)重点性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根据基金会自身的特点,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重难点工作,从教育的需求出发,从学校和师生的需求出发,积极主动开展公益慈善工作。

(四)高效性

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渠道、信息化系统努力降低工作成本。另一方面坚持在制度的框架内实现决策科学高效,努力保持每位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五)透明性

对于基金会募集的各项捐款和开展的各类慈善活动以及奖学奖教助学助教项目活动,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和公布,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主要任务

(一)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金会工作健康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贯彻民政厅和学校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基金会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小组的领导作用,确保基金会工作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稳健进行。

  (二)强化内部治理,规范基金会运行机制

完善基金会内部制度建设,继续做好基金会财务管理、数字化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精细化捐赠项目全流程服务,为捐赠人提供更好的捐赠体验。积极为大额捐赠人和单位举办隆重简朴的捐赠仪式,颁发捐赠证书,并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学院筹办捐赠活动;进一步规范接受捐赠行为,确保捐赠收入安全;加强捐赠协议管理,及时完善和更新捐赠项目数据库,适时提醒捐赠人履约转款,维护捐赠合同权益;及时向捐赠人和单位汇报项目进展,捐款到账及时反馈,寄送发票和致谢函;积极敦促受益单位撰写捐赠项目总结,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打造捐赠品牌,营造良好的捐赠氛围。

(三)培育捐赠文化,提升基金会社会影响力

规范奖助学金项目管理、运行方式,推进捐赠品牌建设,从而提升基金会在校内的品牌力。进一步开拓特色捐赠活动,策划更多有特色、有活力的捐赠活动,提升基金会的吸引力。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布基金会工作的相关进程,添加捐赠人和单位自愿公开信息,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助宣传,提升基金会的公信力。进一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传播公益理念和公益文化,全面提升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

(四)持续拓展筹资渠道,助力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活动

以2024年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活动为契机,加强与杰出、优秀校友企业的交流和联络,鼓励校友和校友企业设立捐赠项目(学校发展基金、“双一流”创建基金、学院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基金、校友活动基金、奖助学金(奖教金)、校园文化建设基金、校友文化林基金、校园设施建设基金、校园建筑冠名、实物捐赠)等方式支持学校教育事业邀请优秀校友参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系列宣讲等活动,发挥优秀校友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学院、各级各类校友会积极构建校友捐赠体系,鼓励通过校友信息系统的微捐赠平台设立更多捐赠项目,争取更多校友和社会资源支持母校建设发展。讲好昆工故事,传承昆工文化,凝聚校友力量,积极动员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宣传校庆、参与校庆、支持校庆,充分利用学校校友会平台及校友信息系统微捐赠平台等多种渠道促进学校校友及社会捐赠。

五、具体目标:

(一)完成建校70周年校庆系列工作。

具体指标:2024年学校将迎来建校70周年,是学校“双一流”创建的关键时间节点。建校70周年校庆工作计划于2022年10月启动,2024年10月总结完成,期间校庆策划、筹备、组织实施、总结等各阶段工作有序推进,借学校70周年校庆活动切实为“双一流”创建工作助力。

(二)实现社会及校友捐赠达2.25亿元以上。

具体指标:围绕学校“双一流”创建方案计划,分年度完成社会及校友捐赠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社会及校友捐赠总目标达2.25亿元以上。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发展基金会内控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民政部授予昆明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5A”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目标。

(三)持续推进校友工作六大体系建设。

具体指标:围绕校友工作“六大体系”内涵建设持续发力。校友组织体系建设新增校友组织20个,校友分会组织总数达60个以上。基本实现覆盖全国,延伸海外,区域行业院系俱乐部各类校友组织蓬勃发展的新格局;校友联络体系建设实现校友联络数字化、常态化。完成校友信息化数字化专项系统开发,建成区域、行业、院系、俱乐部多重校友联络体系,实现网格化校友联络网;校友文化体系建设实现“昆工人·昆工情”文化传播品牌化。利用校友之家、校友会公众号、校友会抖音号、校友网、校友文创等多种线上线下渠道,围绕“昆工人·昆工情”文化传播主线,切实打造传播富有影响力的“昆工人·昆工情”文化传播品牌;校友活动体系建设实现项目化。深化凝练“昆工情校友讲坛”、“绿色昆工行动计划”、“校友总会理事会”、“校友分会年会”、“校友招聘母校毕业生”、“毕业生六个一活动”、“校友创新创业活动”等品牌校友活动,使校友活动常态化、项目化;校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精细化、贴心化。继续深化校友一站式服务工作,构建一站式校友服务工作体系,切实打造母校成为校友永远的心灵家园;校友合作体系建设实现标志性校友合作成果5-6项。深化校友合作,把校友合作纳入学校“双一流”创建工作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工作体系,建立校领导联系校友分会组织和深入校友企业制度,启动帮扶校友企业上市计划,扶持2-3家校友企业上市,扩大学校影响力,致力实现校友合作新篇章。

五、组织实施

(一)责任到位

基金会秘书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实施该规划,并对发展规划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严格按照发展规划的要求,细化具体举措,确保发展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二)督促检查

基金会秘书处把落实发展规划的情况作为每年工作的重点任务,对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把规划的执行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查缺补漏。

(三)绩效评估

对于发展规划的总体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并妥善利用评估结果推动发展规划更好地实施,从而保证基金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保障措施

1.加强政治领导、明确根本职责、保证正确方向。基金会要在省民政厅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紧紧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特长、主动作为,为更好地开展基金会工作汇聚社会和校友的力量。

2.加强对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基金会理事会负责纲要实施的组织、部署、指导、协调。理事长、秘书长、理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承担落实纲要中相应的目标任务。

3.鼓励和发掘创新做法。要坚持政策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及时开展对组织实施纲要的沟通交流和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广好做法,努力做到服务有质量,帮扶有成效。

4、坚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关爱师生校友工作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强的实践能力,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健全制度,改进作风,依法履职,规范行为,促进基金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020年7月